探索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新纪元研讨会在线举办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指出,文化遗产从“大家化”到“大众化”需要借助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数字技术力量,需要产业的力量。应从第三方视角消除信息不对称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指出,文化遗产从“大家化”到“大众化”需要借助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数字技术力量,需要产业的力量。应从第三方视角消除信息不对称,通过对典型案例和共性经验的梳理,为遗产端、市场端提供方向与信心,精准表达市场诉求,鼓励社会与产业的积极参与。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从故宫数字资源价值转化出发,探讨新时代应该如何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并表示:讲好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故事是时代的命题,更是伟大的使命。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价值转化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大众创造性地持续提供线上线下数字文化传播与展示服务。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从文物保护利用与修复的角度出发,以各类文物保护科技典型成就为例,分析了我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检测分析技术与保护材料研究等具体内容,并提到:中国文物科技保护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修复的经验保护,发展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修复融合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过渡阶段。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鲍聪颖)为探寻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近日,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新纪元研讨会在线举办。与会专家就文化遗产与前沿科技融合的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费俊认为,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是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创立受众和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界面以及超级用户体验,提升文化遗产的公共可达性、活态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核心的方法论强调基于不同文化遗产的特定属性以及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来形成独特且相关的演绎方式;科技是手段而非目的,只有找到文化遗产转译的有效方式及应用场景,所创作出的作品或产品才能产生广泛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指导,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发起,青腾作为特邀共创伙伴。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认为,元宇宙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面向人类未来的数字文明。文化遗产和元宇宙的结合,要超越文化思维,进入文明思维,用打造新文明的视野高度、平台认识去做二者的结合,实现文化遗产代表的特定文明与新型数字文明的互嵌。在未来的技术与文化的交织互动中,元宇宙技术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生活化。利用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生活化,与人民生活联系更紧密;二是产品化。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最终要体现在产品上,促进人民消费;三是国际化。数字无边界,应借助数字化让北京的文物故事走向世界。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认为,文物是科技发展的见证,科技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强大助力。文物数字活化已经越过了跨界融合的初级阶段,下一阶段,要立足于更深层次,满足群众需求,联动各方共同助力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zonghexinwen/2022/0714/2254.html



上一篇:我国以18项农业文化遗产位居世界第一
下一篇:文旅部拟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