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文化论坛》期刊栏[01/26]
- ·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方[01/26]
- ·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是多[01/26]
传承与保护,龙陵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龙陵县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5个民族,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成龙陵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
龙陵县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5个民族,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成龙陵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擦亮文化瑰宝,让民族民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目前,龙陵县共有非遗项目66个,传承人81人。
【来源:云南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昌族舞蹈"蹬窝罗"、傈僳族民间体育"嘟哒哒"、彝族香堂人传统舞蹈"窝者"(打歌)、勐糯镇傣族"马腿琴"制作工艺、象达镇汉族民间"人面竹"纸伞工艺、龙山镇芒麦村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黄龙玉雕技艺、腊勐镇"松山荷包蛋"制作技艺、龙山镇土鸡枞酱制作技艺、龙江乡群艺刺绣等精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龙陵文化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价值,是过去时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龙陵县文化馆负责人杨春晓介绍,龙陵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坚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原则,多措并举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云南网记者杨艳鹏通讯员徐静濮永翠摄影报道
截至目前,龙陵县66个非遗项目、81名传承人中,省级非遗项目8个、省级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项目32个、市级传承人41人;县级非遗项目26个,县级传承人34人。
"龙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陵先民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地方特色和灵魂的体现、社会前行与发展的魂脉印记,也是龙陵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所在,更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杨春晓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龙陵县将继续根植沃土,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把龙陵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保护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进一步彰显龙陵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龙陵县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对全县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普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同时,大力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地区,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zonghexinwen/2022/0609/2203.html
上一篇:大晟文化6月8日成交明细
下一篇:文化和旅游部启动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