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以文化品位博观众口碑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下半年,中宣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突出问题部署综合治理工作。《通知》印发以来,包括电视

2021年下半年,中宣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突出问题部署综合治理工作。《通知》印发以来,包括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在内的综艺领域,面貌和生态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创作者创新多元的节目类型和形态,重视对社会、文化和主题性内容的呈现,重视向观众提供更为向上向善的文化和审美示范,重视包括形塑青年价值在内的正向社会价值引导。

  引人思考的节目越来越多

在重大主题类作品中,《故事里的中国》《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节目在建党百年之际播出,用综艺的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冰雪梦想团》《冰雪正当燃》等节目有效地配合了冬奥主题宣传,还有《大湾仔的夜》等节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得益彰。

同样让人乐见的是,不少综艺节目开始关注青年,培育具有正能量的青年文化。了解青年,方能把握文艺领域发展的未来。而激发青年秉持更加积极的价值理念,更是保障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综艺节目作为青年群体接触频度高、收看欲望强烈的文艺形态,更应肩负起“每一步都面对青年”的职责。

对社会现实有更多观照

还有一些综艺节目中曾出现的争议性审美取向得到了有效遏制。如过度展示“中性化娘炮风”、过于放大男性阴柔举止、过于凸显选手“艳丽”颜值等综艺创作手段难觅踪影。还有为博出位而过度整容、过度使用滤镜、过度穿着奇装异服、过度审丑的现象,也逐渐被强健审美、昂扬审美、情感审美、雅致审美所替代。不少代表性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文化,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文化流淌中发现美好,感悟真善美的真谛。

另外,不少作品中一味呈现的浅表娱乐化内容,也明显收敛。特别是在一些格调不高、立意浅薄的节目中,一味通过嘉宾选手互相取笑、挖苦、矮化、侮辱,通过夸张化、庸俗化、戏谑化、戏剧化扮演,表达有攻击性与极端化的观点等方式博得流量的现象明显减少。应当看到,歪门邪道、杀鸡取卵式的短视做法,与综艺节目深挖思想内涵的创作导向背道而驰,使节目无法在观众认知中留痕,也终将被行业、市场和受众遗弃。

需要注意的是,综艺领域中有争议甚至畸形的文化和审美现象的出现,大多离不开不良资本的介入。因此,对资本进行约束引导是文娱领域、综艺领域治理的根本所在。如果资本能自觉将提供正向的文化与审美经验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么综艺节目对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特别是使青年群体积极面对社会化过程,将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健康审美导向引领观众

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文化产品、文艺作品产出的密集地带,综艺领域应该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从业者也应该更具使命感、责任感。可喜的是,近来重大主题类节目所呈现的激扬岁月让观众看见时代风貌,社会类节目所呈现的多元生活让观众看见社会生态,文化类节目所呈现的文化内涵让观众看见传承精神。这些节目通过精品内容和渗透传播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影响。这个从“唯流量”迈向“正能量”的转变过程,正是综艺领域将民众稀缺注意力引向更有价值之所在的具体体现。

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综艺领域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精进,更在对观众的文化审美经验的引领方面有长足进步。比如,一段时间里盛行的“饭圈文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偶像养成类节目等一些网络综艺一度引发了粉丝盲目打投、金主过度营销,以及青年群体过度消费、拜金、侵犯他人的隐私、颜值崇拜等畸形追星风潮。随着监管措施到位、从业人员加强自律,以及社会舆论所向,“饭圈”乱象得以有效矫正,粉丝追星行为日趋理性,因疯狂追星行为而引发的重大舆情事件基本销声匿迹。

纵观近来的综艺界生态,我们看到节目类型更为多元创新了,主题定位更为正向积极了。从节目类型来看,前段时间主打流量、消费,过度娱乐化的养成、选秀类“霸屏”的现象,得到有效矫正。创作者打开思路,使节目创意得到有效拓展,重大主题类、社会类、文化类、纪实类节目“井喷”。

原标题:综艺节目以文化品位博观众口碑

虽然文化类作品已火爆数年时间,但令人乐见的是,此类节目的发展没有陷入同质化的瓶颈,而是持续彰显着创新理念。近来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展演季》《古韵新春》《中国考古大会》《中国国宝大会》《2022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第五季),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网络平台的《登场了!洛阳》《花好月圆会》等作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传统观念的当代化、融媒化、青春化、网感化转换,与当代受众和用户的行为习惯、审美喜好不断适配,实现了可持续性的价值引领效果。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zonghexinwen/2022/0525/2185.html



上一篇: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奎文区积极打造“山
下一篇:姚雨婷:植根非遗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