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围鼓文化传承——“土家族的交响乐”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云上恩施报道(鹤峰同联通讯员?向深荣通讯员龚振端彦)6月24日,鹤峰县铁鲁白村前湖村一处亭子里响起了锣鼓声。闻名后,见四位老人身着土家族服饰,不惧炎炎夏日,表演击鼓表

云上恩施报道(鹤峰同联通讯员?向深荣通讯员龚振端彦)6月24日,鹤峰县铁鲁白村前湖村一处亭子里响起了锣鼓声。闻名后,见四位老人身着土家族服饰,不惧炎炎夏日,表演击鼓表演。

外古又名打六子,由一鼓两钹组成由大锣等喇叭组成,音乐和演奏形式多样,技法灵活,充分利用速度、音色、力度、节拍的变化,将各种不同的音乐卡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表演过程中,鼓手演奏的“鼓眼”引领表演。鸳鸯钹(即头钹和两钹)交替敲打各种基本动作,大锣随节日变化,锣饰巧妙。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每当土家族寨内有各种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时,击鼓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民间表演活动。

家住村三组的村民向斌武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个锣手。闲暇之余,他会和同伴练习打鼓。

“刘老师玩攻城20多年了,我也是跟他学的,大概2年左右。相当于一种爱好,一群人组织起来一起玩。我的心情更开心了。”向斌武说道。

刘老师提到他是刘继凡,他也负责表演中的“打鼓”。刘继凡是退休教师,今年70多岁。然而,他对攻城的热爱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变得更加狂热。

"学这鼓的时候,要有毅力和毅力。要学好,就要下功夫。那时候,我们没有锣鼓等乐器,就用手拍打腿来学节奏,学了以后,师傅就来了。让我们用鼓。玩设备。”刘老师说起鼓的兴起和往事的表现时,脸上浮现出一种自豪和喜悦。

周围的鼓声是土家族人和谐、团结、乐观、豁达的精神物质化。在和丰土家族人心目中,它象征着吉祥。谈及围鼓艺术的传承,刘继凡说:“无论哪里有风流韵事,我们都要去凑热闹,我们有义务。而且我们从来没有没收过钱,只是为了帮忙,最重要的是让那些年轻人看看。毕竟,我们还是希望把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只要我精神好,只要有人想学,我都会努力把他们都教出来。”

据悉,《土家大六子》《鹤峰鼓》已上榜作为2019年11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刘继凡等围鼓传承人的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围鼓,了解被托付给周围的情怀。鼓,让这种文化得以传承。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zonghexinwen/2021/0625/1152.html



上一篇:江北区中医院:中医中药传古今,开展中医药文
下一篇:滨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暨百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