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遗址距今四千多年,被称“中华文明的前夜”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所以,它属于考古学概念。 石峁遗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所以,它属于考古学概念。

石峁遗址的得名,是它位于现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村,所谓“峁”,就是指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黄土丘陵”。这个地方发现之后,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就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且,它也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



这处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遗址,让后人可以更多的了解夏代之前及夏代的早期遗存。

这处遗址是座“石城”,占地面积大概425多万平方米,是明清时皇家紫禁城(故宫)的6倍。由外、内城和“皇城台”三部分组成。就目前发现的史前遗址来看,是规模最大的一处。结合出土的文物,研究者认为:此处应是在龙山时期的中期修建,就此遗址的修建规模也可推断出,这里是当时的部落聚集点。

石峁遗址的考古成就,以玉器最引人注目。若是要追溯其出土的时间,上个世纪20年代时,就有不少文物被发现,只是因为当时种种原因,很多文物已经散落于海外。当地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不但说该处有玉器,而且,还是很明确说出,“墙里有玉”,因此,很多老百姓都会自己过来寻玉。









当时,就有考古研究人员在当地的废品收购站,发现大量的玉器,足可以证明此,处遗址的石头城墙内有玉器。后来的考古中也发现,一些倒塌的墙体和残垣中,的确发现有玉铲和玉璜,其中,有一枚玉铲就是嵌在两个石块之间。那么,为何要用到如此多的玉,而且,还是用于城墙的修建?

根据工作人员的解释:应该是有“奠基”的作用。这也表明,在当时人们已经将“玉”视作可以辟邪,以及抵御外敌的作用了。虽然,年代已经相当久远,在2012年的一次考古工作中,还是发现6件完整的玉器,其中,以玉人头像的价值最高,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像主体的玉器。

这块玉人头像高45厘米,而且,正反两面都有雕刻,一只橄榄形眼睛,鹰钩鼻,嘴微微张着;一只耳朵突出在脑后,椭圆发髻是高高梳于头顶。这应就是当时人的相貌特征,包括发饰等。考古工作者还发现,很多玉器应该算是二次应用,有再次加工过的痕迹。





如此大量的玉器被用于造城墙,也可以推测出:当时这个聚集的部落实力应是相当强大的,他们极有可能是通过战争从别的部落手中夺来这些玉器,再度加工后砌在自己城墙里的。并且,除了这些玉器之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不少壁画的残块。

它们是在外城东门的一段石墙墙基处,底色都为白灰色,图案很是简单,就是一些几何线条,颜色上更偏于重色,都是红、橙、黄和黑色。这也看出艺术起源的一个脉络,也是人们对于自身环境和自然现象的思索。虽然,作画手法相当简朴,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美,已经有了需求和表达。



既然是部落的聚集地,应是会有当时人们生活的痕迹。

在皇城台附近,就发现烧陶的遗址,当然是手工作坊。这说明在4000年前,手工加工业就已经出现,而且,还具备相当规模。还有纺织品,原料为苎麻类纤维。不过,让人惊喜之余的是另一个震撼的发现——头骨坑。在2号的头骨坑中,有24个头骨。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zonghexinwen/2021/0326/542.html



上一篇:三星堆文明揭秘:中华文明的宝库,有穷国遗民
下一篇:传承中华文化 马来西亚汉语教育砥砺前行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