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心画中医药文化与书法文化关系探究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论断,意在以“文化自信”来激发全党和全体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长期以来,信息社会迅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论断,意在以“文化自信”来激发全党和全体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长期以来,信息社会迅猛发展形成对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有目共睹,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汉字书写,应该再一次成为文化振兴的新起点。探讨中医药与书法之间的历史关系,重新认识两者交融相生、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象,对于目前提振民族自豪感,涵育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意义深远。本文梳理了两者之间的历史关系,揭示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书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引起学者的注意,旨在重新认识两者在新时代的历史逻辑关系,发掘利用好两种资源,最终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养。

两者关系简论

共生共存,如影随形

第一,两者具有时代传承性。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书法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表现出同步发展的时代传承性。两者都能自觉吸收自然界对人的教化,“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纵览书法发展历史,先祖在历史长河中从结绳记事到锲刻甲骨、再到镌刻钟鼎文、雕琢石鼓文、到小篆、到汉隶直至楷、行、草书,都是传承有序,绵延不绝。中医文化亦是如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中医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氏遍尝百草,扁鹊创立“四诊法”,中华民族建立了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重视整体观,强调治未病,辨证施治,君臣辅佐。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书法可说是孪生兄弟。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记载疾病的卜辞,可以看作是我国现存最原始的病历。一代学问“甲骨学”的诞生就是肇始于中药铺的刻有甲骨文的“龙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了“药方洞”,洞内石壁刻有楷书或魏碑体的药方,这是我国最早的时刻药方,它记载了40余种疾病的民间验方与150种药物。当代中医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书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2012年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平凉籍著名书法家孟向阳先生耗时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小楷书法长卷,书体采用敦煌经书体与魏晋小楷两种书体,该作品千米之长,让人叹为观止,俨然成为中医药文化与书法艺术珠联璧合的励志教材。

第二,杏林宗匠亦是书坛圣手。从医学史上来看,较多的医学大家本身就是书法大家。南宋《淳熙秘阁续贴》藏有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行草书手迹、清代的女科大家傅青主在书论上提出了“字如其人”的典型论断,建立人品与书品的联系。迨及近代,众多杏林大家皆为书坛圣手,恽铁樵、秦伯末、萧龙友、施今墨、曹颖甫等均有书法精品传世。很多书法大家也有书写中医药文化的翰墨流芳百世,例如:王献之《鸭头丸帖》、苏东坡《覆盆子贴》、黄庭坚《方药墨迹》。

第三,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需要用书法的物质载体来体现。古代中医诊病开方必用毛笔,毛笔和中医之间建立富有文化寓意的关系,使得文化事象中饱含着符号所指。比如,中医开方后,通常不套笔帽,这是因为,套了笔帽之后就不再有病人找其看病。这种内在的隐喻当然是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发展与积淀,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文化“塔布”。另外,很多医书以“笔”字来命名,《笔随医案》《笔谈》,这足以体现毛笔和医学著述之间的亲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毛笔书写医案则是两者无可置疑的关系。医案之重要,著名学者多有论断,国学大师章太炎尝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古人以文房四宝书写的医案不仅积累了医学珍贵的经验,也传下了精妙的书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从国医大师何任先生的医案便可感受到中医与书法的联璧美妙绝伦,仔细阅读《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便可以体察到何任先生医案与书法完美结合,中国中医研究院余瀛鳌教授也给予极高的评价:“根藏膏沃,自然光彩照世,使医道之传承和精美的翰墨文化相得益彰而昭明天下。”医案因书法更精彩!

书为心画,情志和谐

习书者长寿的认知论具有传统的文化土壤。《北史·崔光传》就有“取乐琴书,颐养神性”的说法。历史显示,数量众多的书法家都是长寿之人。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年,卒于536年经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享年80岁。孙思邈生于541年卒于682年,享年141岁。颜真卿活到79岁,明代文征明去世时90岁;董其昌活到82岁。当代的书家启功先生享年93岁。这可能源于中国书法对情志具有调节作用。魏晋时期的《笔阵图》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此处的“用力”显然是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调动了身体肌肉与脑的协调配合,从而对人的精神、五脏起到了调适作用。现代科学研究逐渐揭开疾病产生的机制。近年来,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情志护理治疗会减轻病人的痛苦,延缓人体衰老。从临床医学来看,患者的痛苦、愤怒、忧思都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作为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书法在情志治疗疾病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较多的学者从书法练习与调节人的心理变化的角度展开了探索,寻求书法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功效。香港大学高尚仁教授团队(2000)较早地揭开了书法心理学研究的序幕,该研究运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对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参与书法活动的过程中,书写者的呼吸、脉搏、血容积、血压以及脑电活动等生理指标都有相应的变化。周斌等(2007)则通过对参加书法练习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连续两年的追踪研究,比较了被试在焦虑、神经过敏性以及行为问题上在练习书法前后的变化,发现参加书法练习的被试者的焦虑心理与神经过敏性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要低于未参加书法练习者,其行为问题水平也显著低于没有参加书法练习的被试者。这说明了书法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显示,书法练习对于治疗特殊人群具有良好的效果。如,书法治疗MCD症。情志抑郁、忧虑少欢是MCD患者的突出特征,练习书法则可以调整患者的性格与情志,使人忘掉焦虑,摈除紧张烦恼,达到“物我两忘”,沉浸其中,心情自然愉悦,体内微循环的气血由紊乱逐渐齐整,最终改变患者的情志。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的研究结果发现,书法治疗有自我治疗、自我调适,心神调节和呼吸、身体、心理的有机结合的效果。因此书法治疗可以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儿童提供自我表现、自我沟通与自我成长的机会,增加儿童个体的自尊心,协助儿童在心理上或情绪上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qikandaodu/2021/0625/1162.html



上一篇:鄂伦春族婚姻形态及婚姻文化
下一篇:中医隐喻研究年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