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恢复国医节弘扬中医药事业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药条例、法规相继出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药条例、法规相继出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大好的时机。因其独特的魅力,中医药成了“一带一路”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名片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质疑和否定中医药的声音一直都有,甚至一部分中医药业内人士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西化”“异化”和“废医存药”的趋向。每年3月17日是我国的“国医节”,它的由来,不仅大多数普通百姓不甚了解,就连一些中青年中医师也知之甚少。为此,倡议恢复国医节,定为国家法定纪念日,更好地宣传、传播、弘扬中医药事业。

国医节——从抗争中诞生

中医药的发展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但中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被质疑乃至废弃的呼声在近代历史上时有发生。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的主流医学是中医,但随着列强的入侵,西医传播至中国并逐渐发展壮大,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引起了日益激化的争论。1929年2月,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同时包括6项消灭中医的办法。1929年3月17日,来自15省的281名中医界代表联合上海中医药界代表共计1000余人,团结一心抵抗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企图废止中医的提案。国民政府当局慑于公众压力,被迫中止议案。中医药界为纪念这一重大斗争胜利,将此日定为“国医节”。

然而,1933年6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中委石瑛等29人提议仿1930年制定的《西医条例》,拟定《中医条例》(草案)。这是中医界团结奋斗,“逆流挽舟”式抗争所迫切期望达到的目标,目的是争取与西医的平等地位。在讨论中,汪精卫不但反对该提案,不肯执行草案,而且提出废除中医中药。他说:“中医言阴阳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张:“凡属中医应一律不许开业,全国中药店也应限令歇业。以现在提倡国医,等于用刀剑去挡坦克车。”这让《中医条例》被压制,简言之,中医药在国民党时期艰难曲折。

国医节——铭记党和国家关爱与促进中医人传承创新的节日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播。毛泽东主席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7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接见第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代表并座谈,会上强调:“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对维护群众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突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生保健潜力释放,海外影响日趋扩大,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2003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制度的保障作用。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既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成果。

因此,倡议恢复“国医节”,将其列为与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等同等重要的国家法定纪念节日,促使中医药文化传播真正深入人心,进一步确保中医药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

国医节——世界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名片”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西文明交流与对话的窗口之一,是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的发展也日益获得世界的认同,例如,在2015年12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起者与领导者,要成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要在经贸往来中发挥主导作用,还必须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传播中拥有话语权,积极用中国软实力扩宽“一带一路”的国家与地区的“朋友群”,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新走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最好的对外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国医节”可作为世界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名片”,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系列活动“中日医疗与旅游高层对话”中,我国香港地区医管局前主席胡定旭指出:“在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可作为使者积极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进行医疗领域的广泛合作。”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规划中,提出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务院将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都有使用中医药或是传统医药的文献记载及习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近些年随着中医药货物贸易的不断拓展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兴起,中医药更是成为沿线国家新兴的经济亮点。积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具体实施,不仅将继续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也势必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重视“国医节”,不止局限于国内的节日形式,更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有中医或即将拥有中医的地区与国家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要积极宣传与庆祝中医的“形”,即中医药的理论与技术,更要弘扬中医背后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意”,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医药。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qikandaodu/2021/0323/529.html



上一篇:八和为本助增寿
下一篇: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