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态度和评价的实证研究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当前,我国迎来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契机,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增大。外国留学生在助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群体

一、引言

当前,我国迎来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契机,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增大。外国留学生在助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群体。[1]因此,开展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尤为必要。目前,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外国留学生在助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李东伟、王显志认为实现将中华文化融入留学生课堂,实现将课堂中的中华文化理论学习与课外文化体悟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毕业后的留学生主动地将中华文化带往世界各地的美好愿景,是配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学术途径[2];张成霞、陈妮婧认为留学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在教育、科研及经济领域的发展,而且在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友华人士、扩大国际影响方面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3]。

二是研究外国留学生对不同中国文化内容的兴趣度。朱佳妮、姚君喜指出外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主要包括孔子、历史、美食、功夫、儒家、汉字等文化符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工艺文化”态度评价最为明显,同时认为汉字文化、儒家文化、饮食文化、思想文化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形态[4];叶淑兰提出外国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理名胜、产品品牌具有良好的熟知度,他们对中国整体文化软实力的评价较为正面,尤其表现在对中国文化设施、传统文化保护、政府办事效率等指标的评价上。[5]

三是研究建立外国留学生文化学习激励机制。朱俊华指出,不同国别、性别、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度存在一定差异。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做相应调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增设留学生兴趣度高的文化类课程、采用留学生兴趣度较高的文化形式授课、开展留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等。[6]张瑞芳认为,对留学生的语言文化教育,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又要由文化体验活动来承担,开发和建设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是提升留学生文化教学质量、促进留学生中国文化素养养成、实现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7]

综上,虽然国内现有研究认同留学生具有助推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但是,研究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仍停留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且研究对象较为笼统,未进行地域国别分类研究,实证研究极少,大多停留在理论建设上,因此,仍存在可以补充和创新的地方。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桂林11所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其中,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主要调研院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93.3%,并对其中20名留学生进行现场访谈。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国籍、性别、年龄以及来华原因、日常接触中华文化主要方式等;第二部分则就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中国文学、中华传统才艺,调查受访者的认知程度;第三部分调查受访者对不同文化内容的态度与评价,以及未来更希望通过哪一种方式去接触中华文化。

三、研究内容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8份,参与问卷调查的留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9—23岁(43.4%),其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8%。总体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多来自泰国、越南等国家。受访者的年龄较小,性别分布比较均衡,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

在饮食文化方面,如图1,参照问卷第13题“请问您知道以下哪些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多选题)”的数据,在6个选项中,学生选择“北京菜”的比例最多(50%),其次是“桂菜”(41.7%),选择“闽菜”“湘菜”等的人数不多。

图1 “请问您知道以下哪些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答案分布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部分留学生来华时间不长,课堂上了解到的文化知识还未涉及饮食这一部分,而且受访者都是在桂林就读的留学生,在做选择的时候就容易先入为主,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北京菜”和“桂菜”。另一方面可能是留学生对省份的简称、对菜系的归类并不十分清楚。由此得出,许多学生虽然表现出对中国美食的喜爱,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不是很高。

文章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网址: http://www.zhwhlt.cn/qikandaodu/2021/0210/363.html



上一篇:留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态度和评价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对于茶文化传播的作

中华文化论坛投稿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中华文化论坛版面费 | 中华文化论坛论文发表 | 中华文化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